奶牛快跑

【转】看香港電視長大的一代

今天翻開廣州本土年輕人獨立創作的一本雜志 第05期.看到裏邊一篇文章<睇香港電視長大的一代>,童年時的一幕幕突然盡現眼前,共鳴由然而生。
“電視撈飯”,相信許多我們的這一代的人都是這樣長大的,而用什麽電視節目來“撈飯”呢?“不是中央臺的《新聞聯播》,不是珠江臺的《粵韻風華》,而是那四個有點悶的香港頻道”。不禁想起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手捧一碗夾了滿滿菜的飯從飯廳走到客廳,邊吃飯邊看著電視的日子,即使到今天,回家的時候,仍然如此。


四個香港頻道,應該是無線電視翡翠臺,明珠臺(TVB pearl),亞洲電視本港臺,國際臺(ATV world)。
四個伴隨著我們長大的電視頻道,我們不看春晚,我們不看《黑貓警長》,我們不看《葫蘆娃》……
只記得《閃電傳真機》,記得《美少女戰士》,記得《叮噹》,記得《忍者亂太朗》,記得半夜很晚才播的《龍珠》……
記得譚玉英姐姐,記得《K-100》,記得《城市追擊》,記得《歡樂滿東華》,記得《超級無敵掌門人》,記得那句“無線電視記者伍晃榮報道”…..
“或者廣州的鋁窗天天掉下樓我們並不知情,但香港鋁窗墜樓,我們就會覺得是時候要小心一些。或者廣州發出什麽臺風訊號導致停課我們不知道,但八號風球別人不用上班我們就很清楚。”“或者你不知道‘News Today’的摩斯密碼是什麽,但是當這些密碼變成‘do do do do ’聲之後你就知道《六點半新聞報道》開始了。”
如今《閃電傳真機》已一變再變到《至net小人類》到《放學ICU》。譚玉瑛姐姐不再年輕。《叮噹》變成了《哆啦A夢》,“靜怡”變成“靜香”,“技安”竟然變成了“胖虎”。大雄的粵語配音演員已離開人世。我們熟悉的“講波佬”伍晃榮先生也在前不久離開了。
記得由小學一直追到中學的《真情》嗎?記得《男親女愛》嗎?記得《FM701》嗎?還有《皆大歡喜》….
喜歡明珠臺,從某種意義上說,明珠臺在我的英語學習路上功不可沒。從中看過精彩的經典外文電影,時常守候“明珠930”。《奧斯卡頒獎典禮》《America’s next top model》、《The Apprentice》、《ER》、《Alias》、《Friends》(不過當時年紀及少,沒追),還有常常等到半夜來播的《Sex and the City》…..
還有多少我說漏了呢?那是數不完的回憶。
現在都裝上數字電視,有些好看的東東廣播站說cut就cut。多少惡心的國産廣告,最最惡心的是啥啥長安醫院,啥啥無痛人流。
已看不到“咦,乜咁啱嘅?”、“請你食凍柑吖~”的經典維他廣告。連明珠臺很多有趣搞怪的啤酒廣告都被shutdown。通通換上了一堆垃圾。
“貝克漢姆”、“喬丹”、“阿森納”、“羅納爾迪尼奧”、“羅納爾多”、“泰坦尼克號”還是不太能接受。下次麻煩請加注釋為“碧鹹”、“佐敦”、“阿仙奴”、“朗拿甸奴”、“郎拿度”還有“鐵塔尼號”。
“說到香港的年輕人雜志,就不得不提陪伴我們長大的《YES》周刊,雖然‘Miss Sex’欄目頗受爭議,部分中小學老師還禁止學生把《YES》帶進教室,但你是否又曾在其中獲得過不少的生理知識呢?”
不喜歡被說是崇洋媚外,但卻偏偏從小受著那個曾經的殖民地的電視與雜志,方方面面的文化影響。
也許這就是我們這一代,這一小範圍內的一代的本地文化。於是,同在中國的80後,不同地區仍然會有不同的culture shock。不被理解不要緊,被誤解文化底蘊不夠不要緊。只是我們交集不多。

We are who we are,我哋有自己嘅一套。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牧场勿语 – 用心养牛,专心挤奶。在浮华与现实中欺世盗名!《【转】看香港電視長大的一代》

评论